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health][topic]第五个“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面面观

 
 

Sent to you by Allen.Tsau via Google Reader:

 
 

via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by Blackeye on 3/29/12

译者 Blackeye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会交流能力受损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大约是1比100。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与关注。今年的4月2日,是第五个"世界自闭症日",译言自闭症项目组为您奉献"世界自闭症日"译文精选。


【头条文章】 >>

孤独症:一种生存方式

by Blackeye

简介:孤独症是一种残疾还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差异?是应该寻求治愈它、消灭它还是应该尊重它的存在、把它看作神经系统多样性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在英国和美国兴起的孤独症自我维权运动,这个运动呼吁从伦理的角度而不是病理的角度来看待孤独症,反对治愈孤独症。

【重点推荐】 >>

自闭症第一人

by 译言协作

简介:唐纳德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自闭症正式诊断的人,他已经77岁了,现在住在美国密西西比的一个小镇上,过着悠闲而规律的生活。小镇的人们都认识他,他们接受他的怪异,把他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员。在自闭症得到更多关注的今天,他的经历能给我们带来何种启示呢?

【内心独白】 >>

不要为我们悲伤

by Blackeye

简介:本文作者吉姆·辛克莱尔是一个孤独症患者。在这篇1993年写就的文章里,他将孤独症儿童比喻成掉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外星人。他认为将一个人与他的孤独症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孤独症是一种存在方式。他希望父母们以接纳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孤独症孩子,帮助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我是地球上的异类

by LaurenLan

简介:这是一名CNN管理人员的自述,她在48岁时被诊断为患有亚斯伯格症。如果你想知道亚斯伯格症人士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像大多数亚斯伯格症人士一样,这位女士说她不想被改造,不想变成所谓的"正常人",因为尽管她这样的人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生活有种种困难,但是她的大脑和感官给她带来的精美感受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亲情爱情】 >>

奇迹的翅膀

by Verus

简介这是一个孤独症患儿母亲的育儿心得,非常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深思。孤独症儿童的发育有着和一般孩子不同的方式和进程,如果坚持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模式去强行矫正他们,很可能事与愿违。正如这位妈妈所说:"最知道毛虫何时准备好破茧而出、何时可以作为优雅蝴蝶振翅飞翔的那一个,是毛虫自己。"


哦,哥哥

by Blackeye

简介:山姆的哥哥艾瑞克是个13岁的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孩子。他很容易发脾气,没有朋友,紧张和焦虑的时候会有怪异的抽动动作,常被其他孩子取笑。但是他很爱他的弟弟,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着他。本文从8岁的男孩山姆的角度描述了孤独症对一个家庭、特别是对家庭里非孤独症子女的影响。


阿斯皮们能恋爱吗?

by rachelcai

简介:阿斯伯格人士一般都会恋爱和结婚,通常他们的配偶都是普通人。那么,阿斯皮们的爱情观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吗?这篇文章是一个已经有两个孩子的阿斯伯格男士写的。他认为阿斯皮们的问题不是不能付出和接受爱情,而是他们对爱情过高的要求和期望,所以只有某些特殊的普通人才能满足阿斯皮们对爱情的需要。

【美丽人生】 >>

孤独症患者的十个蔚蓝特质

by joanx1

简介:孤独症患者们是一些独特的人,他们与生俱来的很多特质也许和他们的交流功能受损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有其闪光之处,常常使"正常人"感到相形见绌。本文作者为我们列出了10个这样的特质,而译者(一位患儿家长)特地用"蔚蓝"来修饰它们,以表达自己的珍视和喜爱之情。


一位自闭症女艺术家的故事

by 斯坦纳小姐小蔡译牒

简介:孤独症影响的是人的社会交流能力,但是它也可以带来一些非凡的才能。27岁的女艺术家凯蒂·米勒患有阿斯伯格症,她画的婴儿肖像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孤独症赋予她的对色彩、形状和图案的强烈感受,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超常的专注力。


软件工程师的最佳人选

by daxiang

简介:大多数的公司要求员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而丹麦一家IT公司的大部分雇员都是自闭症患者。该公司的创始人索科尔·宋恩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儿子。他认为自闭症人士是天生的软件工程师,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记忆力,注重细节,专心致志,而且善于按照固定程式做事。

【孤独迷思】 >>

关于孤独症的五点常识

by zen禅

简介:如果你的孩子刚刚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你肯定会感到手足无措。这篇文章列出了关于孤独症的五点常识,简要地介绍了孤独症的症状,早期干预,疗法,以及儿童保健等方面的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点,使你在探索的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


关于孤独症的十项争议

by Blackeye

简介:在如何看待孤独症的问题上,从来都有很多争议。比如,是否应该寻求治愈孤独症?疫苗是否会引起孤独症?本文列出了10个有争议的话题,并明确阐述了两位作者自己的观点。她们呼吁社会尊重和接纳孤独症患者,反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治愈"孤独症的研究。这篇文章在孤独症界曾引发过激烈的争论。

【缤纷瞬间】 >>

走进自闭症患者世界

by luyue

简介:图说两岁时被确诊患有自闭症的丹尼尔·塔特尔的成长故事。


"自闭症关怀月":全球各地的自闭症患者

by aphasis茕茕浪迹

简介:《大西洋月刊·焦点视野》栏目为"自闭症关爱月"推出的图集。他们来自全球各个角落,他们共有一个异于常人的称谓——"自闭症患者",但他们的生活也有别样的精彩。


(完)


更多关于自闭症的内容,敬请关注译言自闭症项目组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topic]中国教育“死要面子”且“死不要脸”

 
 

Sent to you by Allen.Tsau via Google Reader:

 
 




  昨晚,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访问学者石毓智在武大作了题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讲座,批判当今的中国教育就是"死要面子",老师、家长、学校对学生的期许霸占了一切,最佳的代表语就是:"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2011年12月22日武汉晚报)

  应该说,石毓智"死要面子"的论述直接揭示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病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个"死要面子",才让原本是多彩的、湿润的、幸福的、完整的教育走进了功利主义的怪圈,将学校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生产车间,将教师变成了工人,将学生变成了产品甚至是道具。然而对于踉跄而行、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来说,除了这个"死要面子"以外,"死不要脸"现象更应值得重视而不可小觑。

  现象一:为了脸面使劲折腾,结果却丢了脸面该怪谁?

  总是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总是担心别人说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于是便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折腾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形式主义和花样翻新。而在这其间,基层的教育工作在从声名远播的洋思经验到成效卓著的杜郎口模式、从蔡林森的高效课堂到到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从"探究性学习"到"有效教学"、从"特色课堂"到 "五分钟课堂"、从"分槽喂养"到小组合作学习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学习与借鉴中,陷入了"丢了鞋子找不着路子"的困窘与尴尬。而当我们深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去看时,我们却发现,教师其实还是那些教师,学生其实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唯一不同的是,教师越来越不象教师,学生越来越不象学生,课堂也越来越不象课堂了……

  现象二:打着学术的旗号搞诈骗,没钱难道就不是好教师?

  教育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本无关科研。可某些地方却偏偏出台了诸多的规定,评高级教师或者教授等,是必须要有发表的论文或者成果的。于是在教师胡乱拼凑、抄袭摘录的热闹非凡中,各学术刊物也趁火打劫,规定可以在其刊物上发表文章,但发表人必须出版面费,金额从400元到几万元不等。无论你的论文写得如何,也不管你的作品是否原创,只要有关系加之有钱,就可以照登不误。而到了职称评审时,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够条件"教师,又遭遇到了"必须得有淘汰"的评审规则。既然谁有关系、谁送礼就让谁过关,谁无人无钱就被刷掉,那么不跑不送岂不成了不明事理的傻蛋了?

  现象三:掩人耳目玩"猫腻",教师为何不如"妓女"?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的教育者,他说"我们没有理由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既不为人师表又不教书育人,实际只是在教育岗位上发自己的财!"。一边是从国家到地方有关部门的禁令不断、雷声震天,一边是教师对治理教育乱收费进行公然反抗、"补课"热火朝天,而且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让学生、家长签字证明自己是自愿的;明明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预订的教辅资料,到头来学生不得不说是自己在大街或书店里买的。而到学校评价教师时,学生又被打了招呼:"测评的时候给老师打分高点啊!"为了评个班长,家长有时候时要破点血本的,中考或高考时,老师更是"关爱"有佳,不是积极传授作弊的诀窍,就是动用所有关系争取指标;学生好歹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捞得了一个大学生的名分,最终希望却成为了泡沫,苦于工作无着落而不得不浪荡街头......

  现象四:拿着文件规定当作为,相关部门因何心明眼瞎?

  关于减负的问题,教育部20多年连续下发了30多个文件依然未能"减"下来,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对补课与乱收费的现象往往是或一罚了之,或避重就轻,或干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放任自流,甚至就连教育厅门前的学校补课也没有人查没有人问,这难道不是"补课之风仍然强劲、学生负担愈减愈重"的根源所在吗?"国家明令禁止的东西,就绝对不能允许为之。对公然违抗的,就必须予以严厉的惩处,不仅不能使其占到便宜,而且必须使其付出代价这样才能以儆效尤,禁而方止。"可中国的教育管理特色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告官不究",如此心明眼瞎的管理特色,何以能够杜绝"鼠儿在猫须子底下玩把戏"的闹剧与丑闻上演?

  现象五:校长队伍乱象丛生,领跑教育者啥德行?

  在这个"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的口号喊得是震天动地的时代里,笔者不敢说所有的校长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但放眼中国的基础教育,笔者敢问:有几个校长是具有学者风度、专家水准、大家风范的?有几个校长是真正有品行有学识且一心一意想把教育办好的人?每每校长的任命,有几个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通过请客送礼、现金交易获得校长的宝座的?他们除了会场、酒场、关系场,平常都在忙些什么?他们除了追求个人权力和利益,他们还有更高远的追求吗?更为可笑的是,有些校长把自己看作是学校的权威、权贵的象征,甚至把自己能和学生来一次"共进晚餐"作为对学生天大的恩赐——无怪乎不少教师已经沦陷了师德,甚至出现了拉关系、搞斗争的龌龊;无怪乎现今学生"拼爹"成风、以"官"为荣,教育事业由这些"死不要脸"的人来"统领",岂能不蝇营狗苟、污浊不堪?

  现象六:错把学生当道具,中国人的"奴性"咋炼成?

  应付上级领导的卫生大检查,学校赶紧发动全校师生大扫除;为迎接某一级重点中学验收,要求学生捐出几本书给学校图书馆以充数;为对付减负工作领导小组的督查,教务处立马将六天的日课表改成五天的,并责令班主任要求学生用统一的口径回答督查组的提问;再就是为取悦台上领导,教学生三番五次练习鼓掌,哪怕学生一百个不情愿,哪怕手掌鼓得又红又疼也在所不惜。如此这般下来,奴性因子岂能不深深植根于学生年幼的心中,岂能不从小就练就一身曲己阿人、奉承拍马的本领?按照鲁迅先生的逻辑,这种做戏又与俄国的"虚无党"大不同,人家的是"这么想,便这么说,这么做,我们的却虽然这么想,却是那么说,在后台这么做,到前台又那么做……"这样的教育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人教育观相距何啻霄壤!

  一方面是"死要面子"的虚华与浮躁,一方面是"死不要脸"的无畏和无耻。这样的教育,哪里还有灵魂和真谛?又如何能够撑起中国的明天和未来?

  来源:凤凰博报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kids&id=59714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topic]胡适:学生与社会

 
 

Sent to you by Allen.Tsau via Google Reader:

 
 



  今天我同诸君所谈的题目是"学生与社会"。这个题目可以分两层讲:一,个人与社会;二,学生与社会。现在先说第一层。

  个人与社会

  (一)个人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个人就是社会的出产品。我们虽然常说"人有个性",并且提倡发展个性,其实个性于人,不过是千分之一,而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全是社会的。我们的说话,是照社会的习惯发音;我们的衣服,是按社会的风尚为式样;就是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一不受社会的影响。

  六年前我作过一首《朋友篇》,在这篇诗里我说:"清夜每自思,此身非吾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如今想来,这百分之五十的比例算法是错了。此身至少有千分之九十九是属于广义的朋友的。我们现在虽在此地,而几千里外的人,不少的同我们发生关系。我们不能不穿衣,不能不点灯,这衣服与灯,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才造成功的。这许多为我们制衣造灯的人,都是我们不认识的朋友,这衣与灯就是这许多人不认识的朋友给与我们的。

  再进一步说,我们的思想,习惯,信仰等等都是社会的出产品,社会上都说"吃饭"。我们所以我们,就是这些思想、信仰、习惯……这些既都是社会的,那么除开社会,还能有我吗?

  这第一点的要义:我之所以为我,在物质方面,是无数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的;在精神方面,是社会的,所谓"个人"差不多完全是社会的出产品。

  (二)个人——我——虽仅是千分之一,但是这千分之一的"我"是很可宝贵的。普通一班的人,差不多千分之千都是社会的,思想、举动、语言、服食都是跟着社会跑。有一二特出者,有千分之一的我——个性,于跟着社会跑的时候,要另外创作,说人家未说的话,做人家不做的事。社会一班人就给他一个浑号,叫他"怪物"。

  怪物原有两种:一种是发疯,一种是个性的表现。这种个性表现的怪物,是社会进化的种子,因为人类若是一代一代的互相仿造,不有变更,那就没有进化可言了。惟其有些怪物出世,特立独行,做人不做的事,说人未说的话,虽有人骂他打他,甚而逼他至死,他仍是不改他的怪言、怪行。久而久之,渐渐地就有人模仿他了,由少数的怪,变为多数,更变而为大多数,社会的风尚从此改变,把先前所怪的反视为常了。

  宗教中的人物,大都是些怪物,耶稣就是一个大怪物。当时的人都以为有人打我一掌,我就应该还他一掌。耶稣偏要说:"有人打我左脸一掌,我应该把右边的脸转送给他。"他的言语、行为,处处与当时的习尚相反,所以当时的人就以为他是一个怪物,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虽死不改其言行,所以他死后就有人尊敬他,爱慕、模仿他的言行,成为一个大宗教。

  怪事往往可以轰动一时,凡轰动一时的事,起先无不是可怪异的。比如缠足,当初一定是很可怪异的,而后来风行了几百年。近来把缠小的足放为天足,起先社会上同样以为可怪,而现在也渐风行了。可见不是可怪,就不能轰动一时。社会的进化,纯是千分之一的怪物,可以牺牲名誉、性命,而做可怪的事,说可怪的话以演成的。

  社会的习尚,本来是革不尽,也不能够革尽的,但是改革一次,虽不能达完全目的,至少也可改革一部分的弊习。譬如辛亥革命,本是一个大改革,以现在的政治社会情况看,固不能说是完全成功,而社会的弊习——如北京的男风,官家厅的公门等等——附带革除的,实在不少。所以在实际上说,总算是进化的多了。

  这第二点的要义:个人的成分,虽仅占千分之一,而这千分之一的个人,就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的一切发明,都是由个人一点一点改良而成功的。惟有个人可以改良社会,社会的进化全靠个人。

  学生与社会

  由上一层推到这一层,其关系已很明白。不过在文明的国家,学生与社会的特殊关系,当不大显明,而学生所负的责任,也不大很重。惟有在文明程度很低的国家,如像现在的中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特深,所负的改良的责任也特重。这是因为学生是受过教育的人,中国现在受过完全教育的学生,真不足千分之一,这千分之一受过完全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所负的改良责任,岂不是比全数受过教育的国家的学生,特别重大吗?

  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未受教育的人是近视眼,没有明白的认识,远大的视力;受了教育,就是近视眼戴了一副近视镜,眼光变了,可以看明清楚远大。学生读了书,造下学问,不是为要到他的爸爸而前,要吃肉菜,穿绸缎;是要认他爸爸认不得的,替他爸爸说明,来帮他爸爸的忙。他爸爸不知道肥料的用法,土壤的选择,他能知道,告诉他爸爸,给他爸爸制肥料,选土壤,那他家中的收获,就可以比别人家多出许多了。

  从前的学生都喜欢戴平光的眼镜,那种平光的眼镜戴如不戴,不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要人戴能看从前看不见,并能看人家看不见的眼镜。我说社会的改良,全靠个人,其实就是靠这些戴近视镜,能看人所看不见的个人。

  从前眼镜铺不发达,配眼镜的机会少,所以近视眼,老是近视看不远。现在不然了,戴眼镜的机会容易的多了,差不多是送上门来,让你去戴。若是我们不配一副眼镜戴,那不是自弃吗?若是仅戴一副看不清、看不远的平光镜,那也是可耻的事呀。

  这是一个比喻,眼镜就是知识,学生应当求知道,并应当求其所要的知识。

  戴上眼镜,往往容易招人家厌恶。从前是近视眼,看不见人家脸上的麻子,戴上眼镜,看见人家脸上有麻子,就要说:"你是个麻子脸。"有麻子的人,多不愿意别人说他的麻子。要听见你说他是麻子,他一定要骂你,甚而或许打你。这一改意思,就是说受过教育,就认识清社会的恶习,而发不满意的批评。这种不满意社会的批评,最容易引起社会的反感。但是人受教育,求知识,原是为发现社会的弊端,若是受了教育,而对于社会仍是处处觉得满意,那就是你的眼镜配错了光了,应该返回去审查一下,重配一副光度合适的才好。

  从前格里林因人家造的望远镜不适用,他自己造了一个扩大几百倍的望远镜,能看木星现象。他请人来看,而社会上的人反以为他是魔术迷人,骂他为怪物,革命党,几乎把他弄死。他惟其不屈不挠,不可抛弃他的学说,停止他的研究,而望远镜竟成为今日学问上、社会上重要的东西了。

  总之,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有图书。若是没有骨子便在社会上站不住。有骨子就是有奋斗精神,认为是真理,虽死不畏,都要去说去做。不以我看见我知道而已,还要使一班人都认识,都知道。上少数变为多数,由多数变成大多数,使一班人都承认这个真理。譬如现在有人反对修铁路,铁路是便利交通,有益社会的,你们应该站在房上喊叫宣传,使人人都知道修铁路的好处。若是有人厌恶你们,阻挡你们,你们就要拿出奋斗的精神,与他抵抗,非把你们的目的达到。不止你们的喊叫宣传,这种奋斗的精神,是改造社会绝不可少的。

  二十年前的革命家,现在哪里去了?他们的消灭不外两个原因:(1)眼镜不适用了。二十年前的康有为是一个出风头的革命家,不怕死的好汉子。现在人都笑他为守旧,老古董,都是由他不去把不适用的眼镜换一换的缘故。(2)无骨子。有一班革命家,骨子软了,人家给他些钱,或给他一个差事,教他不要干,他就不敢干了。没有一种奋斗精神,不能拿出"你不要我干,我偏要干"的决心,所以都消灭了。

  我们学生应当注意的就是这两点,眼镜的光若是不对了,就去换一副对的来戴;摸着脊骨软了,要吃一点硬骨药。

  我的话讲完了,现在讲一个故事来做结,易卜生所作的《国家公敌》一剧,写一个医生司铎门发现了本地浴场的水里有传染病菌,他还不敢自信,请一位大学教授代为化验,果然不错。他就想要去改良它。不料浴场董事和一般股东因为改造浴池要耗费资本,拼死反对,他的老大哥与他的老丈人也都多方的以情感利诱,但他总是不可软化。他于万分困难之下设法开了一个公民会议,报告他的发明。会场中的人不但不听他的老实话,还把他赶出场去,裤子撕破,宣告他为国民公敌。他气愤不过,说:"出去争真理,不要穿好裤子。"他是真有奋斗精神,能够特立独行的人,于这种逼迫之下还是不退缩。他说:"世界最有强力的人就是那最孤立的人。"我们要改良社会,就要学这"争真理不穿好裤子"的态度,相信这"最孤立的人是最有强力的人"的名言。

  来源:《胡适文集》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kids&id=59453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

[topic]不厚攘往传

 不厚攘往,并州人,不厚半球第三子也。半球十七岁,加入红爬梯,后为刘哀王所信爱。红朝立国,半球官拜参知政事兼度支尚书,寿百岁而终。
  攘往幼时,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人以纨绔目之。太祖十七年,温格阳谋已定,大狱竟起。太祖剑之所指,意在哀王。半球为哀王所信,遂被收。温格之初,攘往亦应太祖闹葛明之诏,战天斗地而与人奋斗,辱师殴长,深得其乐。未几,其父锒铛入诏狱。故事,官员下诏狱,家属必斥骂殴打其人,至于断宗籍血脉,以示清白。终太祖一朝,此为常法。
  一日,半球游街示众,于广场立定,开批斗大会。观者如堵,男女咸高声怒骂:逆贼,汝亦有今日乎? 逆贼,汝投敌叛变,何面目生于天地之间乎? 逆贼,汝敢抗拒圣上乎? ……
  众怒之下,半球面如死灰,垂头闭目,喃喃而已。攘往于睽睽之下,亦大怒,叱其父曰:老贼,吃我一脚!遂踢出,腾空而起,脚到人翻,——半球立仆。攘往脚法奇快,疾如闪电而力道卓绝,人皆莫识,或曰:无乃佛山黄师傅之无影脚乎?半球伤重,抬出,求郎中医治,已绝肋三枝矣。半球虽痛极,喜攘往能断然决绝,有己之风,悲喜,泣下数声:嚎!嚎!嚎!攘往为知州时,颇爱蹴鞠,号称蹴鞠尹,盖肇端于此也。
  太祖二十年,刘哀王薨于汴京。半球久系狱中,幸得不死;攘往沦落街头,觅食市坊,泯然一布衣。
  太祖二十七年,太祖崩。后两年,太宗立,赦天下。复半球官爵、田宅,攘往入太学。
  攘往学成,拜郎官,旋出知辽东小县。数年,迁知州。太宗之登极,胡忠王、赵明王俱有拥戴之功。太宗以忠王监国颇失柔弱,废之,立明王,又废之。忠王之废,半球数进毁短之语于太宗。半球之昭雪,忠王主其事,力辩其诬枉,半球遂得出。及三核帝之立,半球公有力焉,三核深德之。及三核亲政,待半球公备极优渥,半球公惟以攘往相托。三核曰:诺。擢攘往为辽东巡抚、尚书。
  今上五年,半球薨。逾数月,爬梯吏考大会举行。半球既死,朝廷乃出攘往为涪州行省同平章事,崇以名爵,而宠信实衰,不得入中枢也。
  攘往下车伊始,整饬吏治,收揽人心。越明年,调利君沙至涪州击黑,谓之为 反腐消炎。利君沙者,攘往之旧部也。其人自称蒙古,或曰汉人,或曰汉蒙杂血,即杂种也。依其行事观之,杂种之言诚为不谬。噫,君子不余欺也!
  涪州自古多任侠。晚清民国,袍哥大盛。国朝既立,渐消弭,近年死灰复燃矣。攘往因初到,虑人情不附己,乃兴打击土官之谋,以威服土人,兼收天下之望。计策已定,乃以捕盗为名,捉拿官绅多人,株连者甚众。涪州老都头雯蔷,威行境内十余年,颇有党羽,亦积民怨。攘往乃先去其权柄,以利君沙代之。利君沙得从容,乃手捕雯蔷。雯蔷极口诟骂:两雄不相毒,何必如此?汝今械我,明日人械汝矣!
  于是宣扬雯蔷罪恶,暴其阴私,洋洋数十种,观者倾动。雯蔷遂弃市,涪州大震。
  雯蔷死,民间多归誉攘往,一时有入相之望。是时镇南节度使有宠于上,攘往妒恨之。因镇南尝督涪州,攘往乃宣言雯蔷之恶,实出镇南之怂纵。虎豹出于柙,司典者不得辞其咎。镇南闻而恶之。锦衣卫指挥使亦尝督涪,由是不怿攘往。
  攘往自思盗贼已去,依次当教化土人,开文治。太祖朝,李妃以倡优出身,颇干文艺。有诏: 民间唯得演戏八步,至于歌谣,颂君恩帝德之宏哥方可唱奏。民间苦之。太宗继位,此禁开。攘往乃下令州中:士民当唱宏歌,以利世道人心。宏歌乃大盛于涪州,为回光返照之流行。太祖粪丝、左道学士俱大喜,高唱宏哥喜欲狂,纷纷为攘往奥援。民间或称攘往为小太祖。攘往文官,尝邀数提督于涪,大集兵马操演。朝廷闻之愤怒。
  攘往之击黑,赖利君沙为爪牙。涪州之击黑,豪强大富破家者以百数,财货太半不入县官;利君沙收贿赂、食回扣,攘往有子在外,驾跑车,戏洋妞……. 二人托名清廉,其实卑劣,所为不过贪财货,好美姬,与雯蔷无异。如此种种,朝廷悉知之,密令锦衣卫查办利君沙,欲敲山震虎也。
  攘往闻报惊怒。臣死主辱,京兆、两江殷鉴不远,遂决意壮士断腕,以利君沙为牺牲。乃夺利君沙之权,代以闲散。利君沙大怒:此施诸雯蔷之法也!欲卖我而求荣,吾与汝偕亡!遂携攘往罪状,易容,潜行入蓉城阿妹力夹临时馆。阿妹力夹人大喜,问之,问者殷殷而答者娓娓。
  利君沙之入临时馆,攘往、朝廷俱得报。涪州尹领攘往之命,率战车七十,甲士千人围夷馆。锦衣卫亦飞到。明日,利君沙出夷馆,锦衣卫捕之进京。利君沙之出逃,顿成世界之大新闻。朝廷愈怒。
  二月,朝廷开议政会,攘往黯然入京。数日,会毕,中书令宣言曰: 涪州之变 ,咎在典牧,倒行逆施,岂为良法?中外闻言轰然,俱云攘往之不终也。明日,有诏:罢攘往现任官职。
  流光男曰:呜呼,攘往之不终,自取败也。以太祖之强,尚不免人亡政息;宏哥虽好,安能治病救国?以多求多欲之身,为至正至大之事,其可得乎?

--
 Thanks & Best regards,

Allen.Ts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