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topic]32年高考状元未出顶尖人才震撼国人

 
 

Sent to you by Allen.Tsau via Google Reader:

 
 




  2006年军队总政围绕"影响军队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因分析",对我军两院院士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关智商因素列出了9项,院士们将"想象力"排在了诸要素之首。

  蔡言厚曾是中南大学教授,退休后任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之一,他带领课题组于2009年发表了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的崇拜者们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 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人们无不疑问:高考状元为何没成顶尖人才?

  教育癌症的警示

  "用培训的眼光看教育,用实用的眼光看培训,用发展的眼光看成才"。我到北京走访过中央党校、中科院、中央教科所等众多部门,到北京、深圳等数十家培训机构拜访或学习,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刻骨铭心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每一个从事培训或教育的人都应该反复品味大科学家费曼对巴西教育的批评。因为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

  费曼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学院度过的,有40年之久。他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不是通过了解而学习,只是靠死记硬背,把乐趣变成了刑罚。费曼的困惑来自于他的巴西之行。

  在巴西里约大学,费曼做了一年的客座教授。授课内容是电磁学方面的高级课程。在那里,他发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

  一是学生们从不提问。有个学生告诉他原委:如果我提问,课后大家都会跑来怪我,为什么要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们的目的是学东西,你却要打断他去提问。

  二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有时学生马上答得出,有时却又一片茫然,完全不知所云。

  渐渐地费曼发现,巴西的学生上课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把教授讲的每个字记下来,当教授重复那句话时,他们逐字检查,确保没有写错。

  有次下课时,费曼问一个学生:"你抄了那么多笔记,接下来会怎样处理它们?"

  "噢,我要好好地读,"学生回答,"然后考试。"

  "怎么考试?"

  "很容易的。我可以告诉你一道考题:在何种情形下两个物体是相等的?答:如果相同力矩造成同等的加速度,那么两物体是相等的。"

  费曼只能摇头,他们有办法通过考试,但除了背下来的东西外,他们什么也不会。

  这样的情景我们似曾相识,我们与巴西同列"金砖四国",连课堂都如此相像。

  在学年终了的时候,费曼应邀作了一次演讲,这是一次令巴西教育界深受震动的演讲。他坦率地告诉巴西人,他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事实:那么多小学生在书店里购买物理书,那么多巴西小孩在学物理,比美国小孩更早起步,可是整个巴西却找不出几个物理学家——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多孩子如此用功,却都是无用功!

  费曼举起一本公认写得非常好的大一物理教科书,"在这本书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实验结果。随便把书翻开,指到那一行,我都可以证明书里包含的不是科学,而只是生吞活剥的背诵而已。"

  费曼随手翻开一页,念道:"摩擦发光:当晶体被撞击时所发出的光……"

  他说:"这样的句子,是否就是科学呢?不!你只不过是用一些字说出另一些字的意思而已。有没有看到过任何学生回家试着做个试验?我想,他没有办法做,他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做。"

  "但如果你写:'当你在黑暗中用钳子打在一块糖上,你会看到一丝蓝色光。其他晶体也有此效应,没人知道为什么。这个物理现象被称为摩擦发光。'那么就会有人试着回家自己做,这就是一次与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经验"。

  几乎所有奔向现代化的后发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着巴西人的困扰:他们需要科学,他们努力地学习科学,但他们却不了解:科学不是教义,而是一次次的"与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经验"。

  据说,在费曼教授结束演讲之后,巴西教育部长站起来痛心疾首地说:"我早已知道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病,但直到今天我才发现我们患了癌!"——那种大家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继续努力考试的教育,何时才是尽头呢?

  爱因斯坦的哪句话令中国人坐不住?

  为什么美国不到300年的历史却比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还发达昌盛?因为美国教育注重想象,培养个性,把3 亿人培养成3亿个人。

  关于人生的内涵,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特别强调梦想。实际上,美国的教育也非常重视梦想教育。

  杨振宁、丁肇中教授谈到: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弱点是胆小,美国学生大胆的创新精神比中国学生要占优势。中国留学生一去西方国家,大多是属于回答论证课题的水平,而提出课题的恰恰是考试成绩比他们差的西方青年学生。

  诺贝尔奖获得者告诉孩子:成功靠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勤奋刻苦、协作态度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其中想象力放在了首位。发达国家的孩子不看家长眼色,不顾老师脸色,不管考试分数,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感情,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问题,可以毫无顾忌地异想天开,可以毫无顾忌地创新发现。

  谢林教授以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2005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想象力比智力勤奋更重要。

  杨振宁是当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而他同时作为经受过中西方教育浸染、有着"读书教书四十年"经历的学者,他有关教育的一些观点,可谓真知灼见,对我们跨世纪的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杨振宁认为,从事文艺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从事科技工作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他以他的老师,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泰勒为例,说泰勒的头脑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古怪的念头,无论碰到什么人,他都跟人家谈,希望能讨论。正是这种"胡思乱想",使他对20世纪的物理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杨振宁1995年底在成都为《科幻世界》题词:"幻想与梦想不同。"他解释说:"幻想、梦想,常常被人当作胡思乱想,不值一谈。其实,幻想与梦想不同。梦是无序的,无意识的,相当复杂,而幻想是有序的,有意识的思想活动。如果幻想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便更上一个台阶,成为科幻了。科幻,常常是创造发明的先导。

  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是我们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现在对它却不怎么了解。"

  爱因斯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的60个外国人之一,他的事迹广为人知,他的一句话家喻户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这句话令全世界多少国家的多少个教育工作者坐不住啊,也震撼了多少个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啊!

  知识就是力量正在被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取代。想象力不仅成为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的战略资源,对此,谁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就必将被时代发展的列车甩下。

       来源:中青博客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kids&id=60898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