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星期日

[topic]孩子才是被让掉的梨

 
 

Sent to you by Allen.Tsau via Google Reader:

 
 


孩子才是被让掉的梨

 

丰子余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孔融让梨我不让。"一个腥红的叉叉给此答案来了个泰山压顶。我们或许觉得孩子没有错,老师的行为不当;我们或许觉得"孔融让梨"这个德育故事应该重新思考,给它来一个变身与变脸;我们或许觉得强制地灌输一些理念给孩子是错误的。这都令人感到欣慰,毕竟我们的社会不再是铁板一块,不再是一人的手指向哪儿,枪口便对向哪儿。一个成熟的社会有着多元的思考方式,会有不同的看问题的切入角度。我们正在走向这样的社会,而现在我们做的还远远不足,因为我们仍旧将问题二元化了。即孩子没错,那么老师肯定错了;即孩子说的是真话,那么孩子按传统的方式回答就错了;即这个小小的事件上必须得有谁站出来供我们批判。舆论的一边倒不是一件好事,它不利于理性地探讨问题,不利于各种观点的自由表达,也不利于人们真正地对事件进行反思。

 

  我小的时候,父母也给我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并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我便从盘子里拿了个苹果给奶奶,老爸便拿了另外一个给了我。我至今为止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的例子。孩子自小需要有道德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教育,从哪个方向入手。我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的意思,就是从孔融让梨开始的。父亲告诉我要尊老,所以当我把苹果给奶奶后,父亲表示赞同。他又把苹果给我,告诉我这叫爱幼,并说,以后你就这样照顾弟弟。

 

  假设一下,如果我的父母只教着我让梨,而自己既不给老人让座,也不尊敬老人,那么,我肯定会抵触。上行下效,父母才是孩子模仿的最初对象。这次新闻里孩子明确地表示"孔融让梨我不让"是对的,并且十分肯定,我们是否应该去探究一下孩子自小受到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他的父母又是如何以身作则的?

 

  如果将孔融让梨简单化,它是一个不错的德育故事。道德教育非强制性教育,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含义,并给孩子以真正的影响即好。如果父母不身体力行,德育最终会成为"绝育",孩子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长大成人。这些年来,中国教育有一种不太好的发展方向,尽管它在我的印象中从没有好过。以前,学校教育是失败的,题海战术的升学考试式教育使孩子完全成为灌输的工具,而不被当人看待。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仍旧十分上心,从做人与做事上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能够弥补一些学校教育的不足。

 

  今天,有许多的父母把孩子扔到学校,便当起了撒手掌柜,似乎孩子的教育已经与他们完全无关了。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学校,怪的也是学校。舆论更是如此。父母成为继孩子之后被同情的另一方。问题是父母才是孩子的监护人,如果一个孩子教育出了问题,父母应该负最大的责任。

 

  我们讲上行下效,讲父母的行为会被孩子模仿,父母对人待物的态度也会传染给孩子,这是一个基本的共识。可是,现在的父母在做人做事的时候,真的想过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么,真的想过要在孩子面前不管做人还是做事要谨慎么?

 

  前段时间去奥林匹克公园,一位父亲领着孩子在公园里的小河中钓锦鲤,一个大矿泉水瓶里已经有一条被困住的鱼儿了。我从地上捡块小石头抛到水里,好不让他们继续得逞,孩子回过头来对我吼道:"别扔石头,我们在钓鱼!"那位孩子的父亲似乎觉得理亏,没有说什么,只是尴尬地对我笑了笑。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在旁边,笑着摸着孩子的头,夸他钓的鱼漂亮。长辈如此的举动,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就是,当我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制止他们不当的行为时,孩子感到愤怒并以为我做错了。显然,这不能怪孩子的无知,只能怪他长辈在教育上的无知。

 

  如果一个孩子在行为上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去找找父母的责任。孩子回答"孔融让梨我不让"我的理由,我们需要耐下心来去查找他这样做的心理动机,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孩子的世界观是简单的,我们很容易能够从中找出他这样做的理由,从而找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告诉他让梨与不让梨之间的区别,告诉他什么情况下该让梨,什么情况下不让梨也是正确的。

 

  此事件中的老师批复错误是错的么?我们也应该仔细地考虑一下,而不是马上下结论。如果从试卷的标准答案上来讲,老师没有错。孩子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老师有责任按规则来做。试卷上短短的七个字,即便是天王老子来,也不能确定孩子不让的理由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答案按正确来判。问题恰恰出在这里,那么,老师该判错么?如果换作是我,我想应该拿着试卷去找孩子谈谈心,与他交流一下为什么这样回答,他这样做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好好与他谈一下让与不让的道理。

 

  老师给了个叉是粗暴教育的体现。当老师的一直以来是这样的,如同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以来是这样的一样。六十年来,我们几乎没有怀疑过,直到近些年才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同的声音化做行动的少之又少,不管是社会人士还是父母,能够将不同的声音拿出来与学校、教育部门沟通的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发现教育存在问题而能够主动做也改变,能够与上级部门进行反应的也是少之又少。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许多媒体人士讲孩子作业太多,替孩子写作业太辛苦,并总结替孩子写作业的经验。看到这个,我心中莫名生出一些愤怒。我一直想,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当教育出现问题,当这些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时,他应该有种新闻的自觉,应该利用手里难得的"特权"去与学校沟通,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拷问。他们没有,他们选择的是对现实屈服。

 

  我有一位朋友,他平时对教育问题一直很关注,并尖锐地批评其中存在的问题,但当孩子上幼儿园要交数万元的赞助费时,他选择了交钱,而不像他说的那样要抵抗到底。他解释说:"为了孩子,没办法,只好忍了。"如果你不去抗争那些不良的现象,就不可能指望不良的现象主动消失;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教育孩子去做到;如果你不去教育孩子去做到,那孩子就成为了你让掉的梨,一个让给魔鬼的梨。

 

  我们说,为了孩子的将来,应该创造一个尽可能幸福的社会。可是,我们有去努力过么?我们说,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上一百万个心,可是我们真的做过么?

 

  当学生不选择让梨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反思下自己有没有让过梨,在孩子面前是怎么做的,以及我们的所做所为给他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有没有把他他当梨让给了学校,让给了社会,最终让给了现实的无底洞!

 

原文链接:http://my1510.cn/article.php?id=76062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kids&id=60981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